您的位置:首页>新金融 >

本月236家公司预亏合计亏损超千亿 近30家预亏与商誉问题有关

来源:新京报  

1月30日,又有97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业绩预亏公告,预亏最多超过1亿元的也有71家,其中,近30家预亏与商誉问题有关。

本周截至周三共有197家企业披露业绩预亏,业绩变动原因中提及商誉的多达77家,占比达四成。

上市公司密集发布预亏公告,交易所也关注到了商誉减值的影响。1月30日,交易所向多家上市公司下发问询函。

15家公司预亏超20亿,10家涉商誉减值

1月30日截至记者发稿,共有97家上市公司披露业绩预亏,合计亏损426亿元至514亿元。这97家预亏企业中,有71家上市公司披露预亏最多将超过1亿元,其中,联建光电等30家提及商誉问题。

联建光电2018年预亏28.02亿-28.07亿元,预计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约27亿元及其他资产减值3亿多元,是18家上市公司中预亏最多的;*ST尤夫修正了业绩预告,预计2018年度亏损17亿元-18.6亿元,此前曾预计净利为0至3275万元。

本周以来,业绩预亏集中爆发,其中有不少与商誉减值有关。

1月28日,华录百纳披露业绩预告,2018年预亏33.29亿-33.34亿元。而在2017年,华录百纳净利润为1.10亿元。华录百纳表示,2018年度非经常性损益对净利润的影响金额预计为-15.88亿元,主要原因为,子公司出售持有的其他公司股权,公司将相关商誉分摊至标的公司的资产组合,相应冲减分摊至相关资产组的商誉,形成投资损失。

1月29日,人福医药业绩预告显示,预计2018年净亏损为22亿-27亿元,而2017年公司净利润为20.69亿元。人福医药表示,公司拟计提商誉减值损失以及无形资产减值损失合计约30亿元。

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统计,今年1月以来,已有236家上市公司披露2018年业绩预亏,合计亏损1288亿元至1491亿元。本周以来,共有197家企业披露业绩预亏,合计亏损1101亿元至1288亿元。

在本周预亏的197家上市公司中,业绩变动原因中提及商誉的多达77家,占比四成,其中预亏上限超10亿元有29家。而在预亏超过20亿元的15家公司中,10家在业绩变动原因中提及商誉。

78只股票跌停,披露预亏企业占三成

截至1月30日收盘,上证指数下跌0.72%,深证成指下跌1.07%,创业板指下跌1.03%。

受业绩预亏集中爆发的影响,A股跌停股数量也呈上升趋势。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库统计,截至1月30日收盘,全天共有78家上市公司的股票跌停。数据显示,1月25日、28日、29日3个交易日,跌停公司分别为26家、42家、65家。

1月30日跌停的78家上市公司中,有24家在1月份披露了业绩预亏公告,合计预亏199亿-244亿元。其中,12家受商誉减值影响,合计预亏134亿元至162亿元。ST中南、大洋电机、盾安环境分别预亏18亿元至27亿元、21亿元至23亿元和19.5亿元至22.5亿元,是1月30日跌停股中受商誉影响预亏最大的三家上市公司。

1月29日,ST中南披露的公告显示,预计2018年公司净利润为-27亿元至-18亿元,而2017年为盈利2.93亿元。ST中南表示,公司自2011年以来因企业合并累计形成了约23.87亿元的商誉。因公司所处影视、游戏行业及企业内部经营环境发生了不利变化,相关并购子公司经营业绩均远低于预期,导致商誉存在较大减值风险。

1月29日,大洋电机披露公告显示,预计2018年净利润为-23亿元至-21亿元。大洋电机表示,因收购上海电驱动股份有限公司而形成的商誉存在大额减值迹象,需要计提相应的商誉减值准备,计提金额约为20.00亿-21.50亿元。

■ 监管

大额计提商誉减值,多公司收监管函

在多家上市公司密集发布预亏公告之际,交易所也关注到了多家上市公司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情况,1月30日,多家上市公司收到交易所监管函。

“安全套概念股”人福医药收到上交所问询函,上交所要求其补充披露未在2017年计提商誉减值,而在2018年集中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原因,并说明是否存在通过减值对当期财务报表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情形。

华录百纳也因商誉减值收深交所问询函,要求说明核实2017年是否存在商誉减值计提不充分情况,是否通过商誉减值调节2017年与2018年的净利润。

1月30日,*ST尤夫在披露预亏公告仅半小时后,就收到深交所关注函,要求公司补充披露未在2017年计提商誉减值,而在2018年集中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原因,并说明是否存在利用商誉减值进行不当盈余管理的情形。

据wind数据显示,因计提大额商誉减值的收到监管部门和交易所关注的上市公司还有ST冠福、飞马国际、奥维通信、晨鑫科技、大洋电机、ST中南、风华高科等公司。

■ 分析

大额计提商誉减值仍将延续

为何上市公司本周集中披露商誉减值及业绩预亏?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是否会计规则?

对此,财经评论人皮海洲对新京报记者表示,由于1月31日是大多数上市公司披露年报业绩预告的截止时间,导致近日资本市场上出现业绩预减的公司大规模爆发,这和资本市场的制度安排有关。

至于商誉问题,皮海洲说,商誉来自并购重组中的高估值部分,而价格过高增值部分是没有道理的,一般来说,上市公司买进的资产都是高溢价,上市公司卖出资产估值相对较低,时间久了,就会积累金额庞大的商誉资产。根据2018年上市公司三季报,商誉规模已创下历史新高,达1.45万亿元。商誉“利剑高悬”终归要掉下来的,只是迟早的问题。今后大额计提商誉减值准备的情况仍会延续,商誉减值也将是常态化的情况。

在商誉的账务处理问题上,此前财政部发文称,近期针对会计准则咨询论坛中的“商誉及其减值”议题文件征求了咨询委员的意见。大部分咨询委员同意随着企业合并利益的消耗,将外购商誉的账面价值减记至零这一商誉的后续会计处理方法,而这种处理方法也就是进行“商誉摊销”。如果摊销的时限太长,“商誉摊销”就变成了企业调节利润的一种手段;摊销的期限较短,会给企业的利润带来很大的压力,对于有问题的资产,不如一次性处理以保证未来上市公司的盈利情况。某些上市公司每年净利润为几千万元,商誉有几亿元的情况下,如果摊销时间为三年,那么每年摊销的商誉大于净利润,持续三年,上市公司将面临退市。(记者 肖玮 张妍頔)

关键词: 亏损超千亿 商誉问题

最新文章